产品搜索
实验室锂电池起火,如何对待
摘要:实验室锂电池起火,如何对待
现在总多的产品使用锂电池作为电源使用,因此锂电池在很多实验室会作为零部件或整个设备进行一些实验;在实验室环境中,锂电池起火时的应急处置需根据火情发展阶段、现场条件和人员安全风险综合判断。以下是结合多份权威资料的系统分析及应对策略:
一、锂电池起火的危险性及核心特征
锂电池起火具有以下特点,直接影响应急处置决策:
燃烧剧烈且不可预测:锂电池起火速度快,温度可超过1000℃,且伴随爆炸风险(如内部压力骤升导致壳体破裂)。燃烧时释放大量有毒气体(如氢氟酸、醛类物质),威胁呼吸系统。
热失控难以阻断:内部短路、过充等引发的热失控反应具有自持性,常规干粉灭火器仅能扑灭外部火焰,但无法冷却电池内部,易复燃。
带电状态增加风险:若起火电池连接交流电源,直接用水扑救可能因电解水产生氢气导致二次爆炸,需优先断电。
二、应急处置的核心原则:安全优先与分阶段响应
1. 初期火情(火势小且可控)
行动建议: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尝试扑救。
断电为首要步骤:立即切断实验室电源,防止触电风险及火势扩大。
正确选择灭火剂:
水或水基灭火器:持续大量喷水可降温并抑制热失控,是锂电池火灾的首选灭火方式。对于低电压电池(如手机、小型实验设备),可直接用水扑灭;高电压设备需先断电再喷水。
避免使用干粉/二氧化碳灭火器:仅适用于扑灭周边火焰,无法阻止内部反应,且可能加速复燃。
禁止移动设备:燃烧中的锂电池结构不稳定,移动可能引发爆炸或扩大火情。
隔离未起火电池:若火源为电池组,需迅速分离相邻电池,防止链式反应。
2. 火势扩大或存在爆炸风险
行动建议:立即撤离并启动应急疏散程序。
触发条件:
火势蔓延至其他可燃物(如实验试剂、纸质资料)。
电池释放大量浓烟或发出爆裂声,预示即将爆炸。
灭火尝试无效,或人员无法接近火源(如高温、有毒气体浓度过高)。
疏散要点:
低姿态撤离:有毒烟雾聚集于高处,需弯腰或匍匐前进,用湿布捂住口鼻。
关闭实验室门:延缓火势扩散,为消防争取时间。
避免使用电梯:防止电力中断被困。
报警与信息传递:拨打119时需明确说明“锂电池火灾”,以便消防队携带专用设备(如热成像仪、水雾灭火系统)。
三、实验室环境的特殊考量
化学试剂共存风险:若锂电池与易燃、腐蚀性物质(如乙醇、强酸)共存,火情可能演变为混合型灾害,需优先撤离。
通风系统影响:实验室排风可能加速火势蔓延,需在断电时同步关闭通风。
设备与数据保护:在安全前提下,可尝试用消防毯覆盖邻近仪器,但严禁覆盖起火电池本身。
四、事后处理与预防措施
冷却监控:即使明火扑灭,仍需持续喷水冷却1小时以上,直至电池温度降至160℃以下。
现场保护与调查:保留燃烧残骸供事故分析,排查过充保护电路故障、电池老化等诱因。
制度优化:实验室应配备锂电池专用灭火设备(如七氟丙烷系统、细水雾装置),并制定定期更换电池、禁止过夜充电等规程。
五、总结:撤离与现场处置的决策树
情景 行动优先级
火势小且电源已断开 使用水基灭火器扑救,持续冷却,隔离周边可燃物。
火势大或伴随爆炸征兆 立即撤离,关闭实验室门,报警时强调“锂电池火灾”。
有毒烟雾弥漫或视线受阻 放弃扑救,优先疏散,避免吸入气体导致窒息。
电池连接交流电源未断电 禁止直接喷水,优先断电(若安全),否则撤离。
核心准则:人员生命安全始终高于财产保护。若对火情判断存在任何不确定性,应以最快速度撤离,交由专业消防人员处理。